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物联网工程学院|名师指导、事半功倍,考研的你不是孤军奋战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8-07-04   点击:
 
 

为帮助考研学子正确规划考研目标、明确学科研究方向、落实复习计划,将同学们的“重视”化为行动。物联网工程学院邀请东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王建辉教授及研究生办秘书郑玲老师一行前来我校,与我院15级准备考研的学生面对面交流,为同学们做2019年考研指导。

6月29号下午两点,在工科实验大楼A403,物联网工程学院15级考研学子数十人参加了交流。王教授是东北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控制学科责任教授、《自动控制原理》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辽宁省教学名师。此次在惠晶院长的盛情邀请下,王教授带领研究生办老师能在百忙之中前来我院,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同学们都倍感珍惜。

考研指导交流会上,首先由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郑老师为同学们就东北大学做相关介绍。“行胜于言、敢为人先、和为不同、居安思危”的校训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双一流”大学的强大气场。郑老师就研究生培养涉及到的学术环境、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显示出知名学府各方面的培养方案、福利政策都非常完善。郑老师看出了同学们的望而却步,也鼓励大家一定要敢于挑战,相信自己,逆风而上,才能向阳而生。

其后王建辉教授就自动化专业考研复习为同学们提供了三大宝贵意见:

1.      重视专业课,复习常态化。

很多学生在考研复习阶段会把专业课放在临近考试的两三个月内复习,但对于专业课知识的掌握需要灵活思考,理解为先。靠短时间的死记硬背不仅达不到理想效果,反而固化思维。学生需要在平日的专业课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凡事先思考,后记忆。

2.      抓住知识主体,再做题巩固。

盲目的使用题海战术实际上非常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反而将学习推向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泥潭”中。选拔人才看重的是真才实学,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习能力作为真才实学的重要表现,是学生在本科阶段自主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学会抓住知识主体,不断向外延伸和拓展,是学习的好方法。

3.      回归基础,拒绝眼高手低。

考研复习过程中最大的错误就是眼高手低,越是不常规的、越是有难度的知识点越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对于基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很多学生缺失的,对此一定要提起重视,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是能举一反三的前提。

王教授耐心地拿出自动化课程中的实例为同学们讲解示范,还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教育部爱课程网站,不仅有王教授的网络授课,还有其他很多的精品课程。在最后的交流互动环节,教授还就人工智能在自动化方面的发展前景做了深刻剖析。她形象地说“以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多只有两种结果:非对即错、非黑即白,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将对事物的判断细分为不同的层析展现出来,这将会定义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

上阵的士兵若是少了将军的指挥就像一盘散沙,弹尽粮绝后终落荒而逃。于学生而言亦是如此,所以此次有机会与名师教授近距离接触和交流,同学们倍感受益。惠晶院长为同学们创造的一切机会都来之不易,感谢一路上有甘于付出的你们。逆风而上的路不好走,但千般困难已有你们为我们摆平,如今良好的环境下只需要我们不懈努力,成功便近在眼前。

行动大于一切的发声,来年的今天,物联网工程学院的考研学子定将为2019考研画上完美的句号!我们逆风而上,我们向阳而生!